普迹镇 - 简介

普迹镇有耕地面积4.3万亩,水稻复种面积4.3万亩,花卉苗木5000亩,商品菜基地11000亩,是长沙市“二级蔬菜基地”之一,烤烟6551余亩,为浏阳西区种烟面积最大乡镇。养殖业发展方兴未艾,普迹镇有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60户,养鸡1000羽以上大户为90户,1998年被定为浏阳市黑山羊生产基地,年出栏黑山羊2万余头。金江、大鸡头等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部峻工,“田成块、路成行、渠成网”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基本形成。继大鸡头村之后,团结、普泰两村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村,普迹镇已建户用沼气池1400余户。普迹镇工业发展业势较好,主要产业以鞭炮烟花、化工、纺织、制鞋、竹木加工为主,有鞭炮花企业17家。
普迹有着悠久的历史,楚大夫魏熹在此结茅为观的记载和金鸡村出土的战国陶器,将普迹的历史上溯到2300年前、普迹“八月会”名闻遐迩,历史上曾名噪南七省、北五省,盛时一度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。普迹文化底蕴深厚,花鼓戏、皮影戏、舞狮、竹马灯、蚌壳灯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。早在1922年普迹就成立中共浏西特别支部。浏阳市普迹镇于一九九三年批准建镇。从清末年间开始,普迹的八月物资交流会在中南五省久负盛名,数以万计的客商从川、贵、滇等省聚集普迹。会间,商贾如云,物资品种繁多,贸易红火。同时曲艺、小调、花鼓、湘剧、杂戏、皮影等民间艺术也在会间绽放了光彩。
普迹镇 - 区位优势

普迹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水雨均匀,全年无霜期271天,日照1656小时,降雨量为1552毫米。在省委、省政府招商政策的鼓舞下,落实市委招商引资会议精神,普迹从“软、硬”两方面进行了环境优化。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淳化民风工作,普迹镇人民深刻地认识到招商引资是普迹镇实现“三化”的有效途径,普迹镇上下基本上做到了“人人都是投资环境,个个都是普迹形象”。普迹镇境内电力充足,通讯方便,水源充足。普迹公路四通八达,以省道、县道为主脉,乡镇公路为支脉,已通车里程250公里,每日由普迹发往浏阳城区的客班车每30分钟一趟,由普迹发往省会长沙的客班车30分钟一趟,发往株洲的客车每40分钟一趟,每日还有三趟直达湘潭的客车,通往各行政村的短途运输随叫随到。
普迹镇 - 乡镇建设

普迹境内有林地近30万亩,有5个行政村座落在半山区之中。现有集体林场的林地4000多亩,优惠与广大投资商合作,可供进行多种综合开发。普迹自古有饲养和黑山羊的传统,且品种纯正,骠肥体壮,年出栏瘦肉牲猪4万余头,出栏黑山羊2万余头,食用土狗2.5万只,三黄鸡150万羽。现在普迹的养殖户分散,且数量众多,迫切需要组建一个集饲养、屠宰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的养殖公司。渔业的培植和生态养殖。普迹境内现有小二型水库八座,且水肥水活,适宜饲养各种鱼类,且整个浏阳的需求量都是销大于产,供不应求。实行生态养殖,即在水面建造猪舍或饲养家禽,用家禽粪便或猪肥喂鱼,这是一条无终端的生态养殖致富路。
普迹镇 - 经济发展

花卉苗木的产业的集约化开发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,普迹的花卉苗木生产已形成了气候,种植面积越来越广,由于紧靠全国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柏加镇,投资、开发建设花卉苗木具有优良的资源优势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。著名的浏阳河穿越普迹,九曲回肠,汇入湘江。由于长年泥沙积淤,在普迹地区形成三洲,即蒜洲、青年洲、夹洲三个岛,岛上土地肥沃,林茂草肥,每岛均占地几平方公里。春日,岛上鸟语花香,万紫千红,风和日丽,流水环岛而过,一派诗情画意。三岛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,其中特别是夹洲,靠近普迹集镇,风景秀丽,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。久负盛名的浏阳西部的“三尖”(白茅尖、黄茅尖、乌峰尖)就座落在普迹的东南端,传说:原来三尖一样高大,并且约定,不许有任何一尖出人头地,但白茅尖却为了显示自己,使自己成为三尖中的主峰,竟瞒着其它二尖偷偷地增长,恰被玉帝识破,即命雷电二仙劈之,故该尖现呈盆形(又名斗笠尖)。三尖均在海拔200多米高度,从南端的白茅尖至东端的乌峰尖,山地连绵起伏,气势磅礴,山间溪水从高而下,溅玉飞花,似有古乐不绝于耳,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